」 精準打擊恐怖組織,法國再下一城 法國國防部長帕利指出,針對恐怖組織的作戰行動仍在持續,法軍此前也在5月的一次行動中,在馬利逮捕了大撒哈拉伊斯蘭國領袖之一姆拉巴特(Mohamed Mrabat):「我們的部隊將與薩赫爾的伙伴合作,繼續追捕恐怖分子。
只是麻疹和大象不同,威脅並未消失,始終千真萬確。簡單說,就是無知會讓人出錯。
暗數據與暗物質很類似——我們見不到那些數據。那些數據沒有紀錄,卻會大大影響我們的推論、決定與行動。這是很常見的一型暗數據——DD-T1:我們知道漏掉的數據。暗數據隱而不顯,單憑這點就可能導致誤解、錯誤結論及壞決定。書中有些例子,我會明白指出這是某一型暗數據,但我刻意避免每個例子都標明,以免妨礙閱讀。
本書稍後將會舉例說明,除非我們察覺四周潛藏著未知的事物,否則後果可能不堪設想,甚至致命。英國萊徹斯特大學的艾夫吉尼.莫克斯(Evgeny Mirkes)博士的研究團隊,檢視了創傷審計與研究網路的部分數據。歐洲國家如英國宣示將提早在2030年停止銷售燃油車,對電動機車更給予最高約台幣5萬5千元的補助。
國發會主委龔明鑫今年五月受訪時表示,在政府淨零排放的目標中,包含能源轉型、運具電動化、製造業與工業綠化,將是未來政策的三大軸線,其中運具電動化和民眾的生活關聯性最高。尤其補助購買燃油機車的政策,已對電動機車市場造成極大的傷害。先是在政策目標上於2019年暫緩推動2035禁售燃油機車的目標。蔡英文總統在世界地球日出席美國在台協會美國創新中心(AIC)舉辦的論壇時表示,世界上多數國家皆立下了2050年淨零轉型的目標,台灣當然也正積極部署,希望能達成淨零排放,其中運具電動化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。
新車領牌數較2019年直接從約16萬8千輛下跌至2020年的9萬9千輛,跌幅達41%。又實際上,「單一站點」隨著市場需求與廠商投入建設的規模差異,可能設置一至數座不等的機台數量,使得每一站點實際能夠服務使用者的電池槽數量差距進一步擴大。
市場上的換電站,從最小規模的5個槽位、至目前最大規模達210個槽位。然而,台灣在政策上不但沒有給予足夠有效的支持,反而傷害了電動機車產業。由於電動運具的續航能力是許多民眾購車的考量重點,能源補充設施建置便是重要的工作。除上述國家外,2019年丹麥領軍10國,要求歐盟2030年禁售燃油車,並提出補助電動交通載具的各項方案。
而在行政院2019年所核定的永續發展目標中,便早已提及2030年公務車輛及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,以及2030年新能源機車佔新售車比例達35%的目標。還是短期來看,要增進民眾購買電動機車的意願。有效強化能源補充設施的建置,打造更友善的電動運具使用環境 無論是長遠來看,要將台灣打造為電動機車大國。德國早在2016年即提出將在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車,這對汽車工業大國的德國來說,無疑是展現產業轉型破釜沉舟的決心。
工研院《全球機車暨電動機車產業回顧與展望》報告中即提到,電動機車銷量受賦稅減免、購車補助、環境法規等政策手段影響甚大也因此部憲法所生之限制,而使翁山蘇姬(港譯「昂山素姬」)本人並無法親自出馬競選總統,而是需退而求其次的,以推派黨內親信的方式角逐總統寶座。
然而,從政變的結果,以及總統並不掌握軍事統率權的情況觀之,此類舉動則讓軍方更為忌憚翁山蘇姬(或所屬政黨),深怕如果全國民主聯盟(NLD)繼續執政,可能會將軍方排除於緬甸政局之外。也因為如此,本文希望從軍方的角度作為分析的出發點,探討未來緬甸在軍政府統治下,政治局勢可能會發生怎樣的變化。
但緬甸在軍方領導過程中所帶來的邊境問題,以及更為自主性的思考(或論為考量軍方利益的狀況),讓中國大陸在權衡己身利益後,而更願意與翁山蘇姬所率領的文人政府保持較為密切的關係。縱使在會議中,各國領導人仍共同發表了一篇關於「緬甸危機的五點聲明」(Five Point of Consensus),但卻可見東協諸國希望軍政府自行解決「內部問題」的「共識」-亦即不願介入緬甸軍政府與民眾衝突的情形。在上次大選獲勝後,衍生出因人設事的「國務資政」(State Counsellor)一職,進而讓翁山蘇姬掌握了更多的「行政權」。Photo Credit:AP / 達志影像 2021年1月11日,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訪問緬甸,與緬甸實質領導人翁山蘇姬於首都奈比多(Naypyitaw)會面。也因為如此,吾輩能夠看到「中」方在此次政變,選擇以不介入的態度,希望緬甸能夠自行解決相關問題,相關做法亦其來有自。三、被分裂的緬甸共和國? 由於緬甸地形及歷史、文化、種族等複雜情形的交織,以及軍方與少數民族反抗軍長期於緬甸邊境交戰等問題,短時間內確實難以解決。
因此,重新選舉是必然的,但選舉的方式、選舉的資格,甚至是符合選舉條件的被選舉人,很可能僅是軍方默許下的選舉「過程」,而非符合西方民主概念的真正選舉。雖然翁山蘇姬在「甘比亞訴緬甸案」(Gambia v. Myanmar)中,仍於國際法庭(ICJ)替軍方涉嫌「種族滅絕」的行為予以辯駁。
對於長期與軍方交戰的少數民族反抗軍而言,儘管趁軍政府將重心放在鎮壓緬甸民眾的情況下,結合反政府軍(或其他少數民族反抗軍)等不同勢力,是自行宣布獨立、不隸屬於緬甸共和國的最佳時間點,但這樣的作法卻可能造成其他邦、省、自治區相繼效仿的連帶效應。但從現實層面觀之,卻也能發現軍方對於外界的觀感並不在意,反倒是更為注重己身可能被剝奪的利益。
特別是翁山蘇姬試圖透過修憲的方式,試圖逐步縮減軍方在憲法中的保障權力,這也觸及了軍方敏感的神經。四、中方對翁山蘇姬及軍政府保持等距的態度 自翁山蘇姬執政以來,中國大陸外長王毅造訪緬甸時,無論是翁山蘇姬、總統或是軍方領導人,都是王毅在緬甸會見的對象。
二、軍方仍需確保翁山蘇姬的存活 雖然這樣的論點確實少見於其他研究之中,但從歷史的回顧與現實情況的雙重考量作分析,現在的軍政府亦需要定時的釋放出「翁山蘇姬仍活著且受到極佳對待」的訊息。因此,軍政府僅能透過確保翁山蘇姬的「生存」,避免民眾更激烈的反抗,以及順利舉行後續「被設定好結果」的選舉。縱然如今,緬甸的COVID-19疫情難以有效控制,但翁山蘇姬卻接種了兩劑疫苗的訊息,仍被「透露」於國際社會之中,也得以說明軍方必需「保障」翁山蘇姬的健康,而不如其他國家的政治犯在政變後,可能受到生命威脅的差異性結果。加上現今緬甸社會的醫療資源仍屬落後,而且軍政府亦無力與他國競逐購買疫苗的窘境,也讓民眾對於政府治理能力產生了更加不信任的結果。
而東協(ASEAN)及中國大陸,卻以「不干涉他國內政」為由,仍邀請現今緬甸軍方領導人敏昂萊(Min Aung Hlaing)出席東協臨時峰會。但外界的壓力仍迫使軍方需要提出一個能夠被國際社會「接受」的方法,歐美國家才可能把相關的經濟制裁予以解除,或從中得到他國對於COVID-19的醫療援助,進而使其政權不致受反政府民眾結合少數民族反抗者而被推翻。
假設今天翁山蘇姬以自殺之方式予以明志(或不幸感染COVID-19而逝世),那本就民怨沸騰的緬甸社會,則更會將翁山蘇姬的死亡結果歸咎於軍方,進而讓輿論找到宣洩的理由及出口。對2021年的緬甸政變結果,呈現了東、西方研究觀點的差異化。
西方國家試圖藉由經濟制裁的方式,讓緬甸能夠重回其所希望的「民主道路」上。再者,對於中國大陸來說,翁山蘇姬執政下的政府,確實是能夠基於雙方共同利益發展的夥伴,而非互相爭奪利益的敵人。
而且,在COVID-19的影響之下,除非他國直接或間接支持(無論是經濟、醫療或武力的支援),否則脫離緬甸共和國後,也代表了各民族反抗軍所在地的族群,並無法得到後續政府提供的醫療資源或疫苗,而需要自行找到解決的辦法。也因為如此,今年3月,軍政府在電視台宣布針對少數民族反抗軍的停火舉動,的確是將焦點集中於支持翁山蘇姬政權者的最適選擇。故翁山蘇姬被羅織罪名而入獄,亦屬意料之中的結果。然而,因為翁山蘇姬政權並沒有掌握實質的軍事統率能力,加上2008憲法內的規定,也讓中國大陸不得不同時與軍方實質領導人維持聯繫
因此,軍政府僅能透過確保翁山蘇姬的「生存」,避免民眾更激烈的反抗,以及順利舉行後續「被設定好結果」的選舉。也因為如此,今年3月,軍政府在電視台宣布針對少數民族反抗軍的停火舉動,的確是將焦點集中於支持翁山蘇姬政權者的最適選擇。
四、中方對翁山蘇姬及軍政府保持等距的態度 自翁山蘇姬執政以來,中國大陸外長王毅造訪緬甸時,無論是翁山蘇姬、總統或是軍方領導人,都是王毅在緬甸會見的對象。然而,從政變的結果,以及總統並不掌握軍事統率權的情況觀之,此類舉動則讓軍方更為忌憚翁山蘇姬(或所屬政黨),深怕如果全國民主聯盟(NLD)繼續執政,可能會將軍方排除於緬甸政局之外。
縱然如今,緬甸的COVID-19疫情難以有效控制,但翁山蘇姬卻接種了兩劑疫苗的訊息,仍被「透露」於國際社會之中,也得以說明軍方必需「保障」翁山蘇姬的健康,而不如其他國家的政治犯在政變後,可能受到生命威脅的差異性結果。因此,重新選舉是必然的,但選舉的方式、選舉的資格,甚至是符合選舉條件的被選舉人,很可能僅是軍方默許下的選舉「過程」,而非符合西方民主概念的真正選舉。
发布评论